中國環境意識項目
文章來源: | 文章類型: 內容分類: |
項目名稱 |
中國環境意識項目 | ||||
項目編號 |
00051418-CPR/06/418 |
預算總額 |
350萬美元 |
所屬領域 |
環境 |
項目地點 |
北京 |
項目周期 |
2006年6月至 2009 年 12 月 | ||
援助機構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 ||||
實施單位 |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 | ||||
項目簡介 |
中國環境意識項目協助國家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組織全國性的大型宣傳活動,將生態系統變化和人類福祉結合起來,以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千年發展目標中所提到的環境可持續性為目標。項目包括一系列全國性環境意識宣傳活動,以及與特定事件和區域性挑戰相關的系列地方宣傳活動。項目還協助宣傳教育中心與項目其他合作方聯合設計全國能力發展策略,以及環保部門和公眾參與、能力建設方面的培訓和試點項目,以及全國公眾意識監測的指標體系建設和意識調查工作。 | ||||
項目成果 |
項目于2009年推動了三大全國環境宣教項目的實施:1)七部委合作的千名環境友好青年使者行動計劃,在全國通過“培訓培訓者”方式向百萬公眾傳遞節能減排知識,并鼓勵其在家庭、工作場所、工廠、企業身體力行地創造和實施節能減排方案;2)太陽照耀中國項目,由無錫尚德向宣教系統的綠色學校網絡中的部分學校捐贈太陽能光伏發電機,由學校自行設計和建造太陽能發電站,并同時使之作為可再生能源教育基地運轉。太陽能所發的電力度數通過調伏并入電網,在假期所發電可在學期中使用,最終擇優表彰;3)BELL項目在全國范圍的升級和推廣,即在環境學院和商學院陸續開設環境技術市場化等課程,學生必須實際著手研究某一特定具體實際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 項目執行以來依托宣教系統的全國網絡,通過每年在全國各地地方項目的實施,建立了與基層環境宣教中心、政府認可的NGO和其他公共團體的深厚合作網絡,在生物多樣性、環境與脫貧、農村青少年教育、可再生能源教育、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可貴的地方知識,并在《世界環境》雜志上專辟欄目進行經驗分享,作為形成不同區域宣教策略的基礎。 項目利用2008北京奧運會的機遇,請出13名奧運明星拍攝環保公益廣告片,并在北京交通系統播出,觀眾人數逾百萬。公益廣告片現已正式出版。歐洲、日本環保之窗同時正式出版。非洲環保之窗在策劃中。 項目于2007年聯合中國社科院社會所進行了近年來在統計學方法上最為完善的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為2009年的公眾環境意識監測指標體系的討論奠基。指標體系的開發和完善乃是為了2010年環保部可能進行的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提供歷史依據和中外環境意識調查的比較研究之成果。良好的指標體系可能為十一·五結束時在評價環境意識進展方面提供政策工具,更可能成為之后各個五年計劃的環境調查的依據之一。 CEAP項目在政策工具開發、全國宣教活動、地方活動、出版物方面,得到CICETE和UNDP的全力支持,在我國環境意識國際項目的探索上是重要的一步。 |
推薦文章:
商務部網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類型:原創”的所有作品,其版權屬于商務部網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商務部網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類型:轉載”、“文章類型:編譯”、“文章類型:摘編”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 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 法律責任。